首页 快讯 > 正文

一季度平稳开局 三组数据透露成都经济发展“暖意”

日前,2022年一季度成都市经济运行数据出炉。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4.99亿元、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8.5%、8.0%、3.1%、22.2%。

从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成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开门稳”的目标。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哪些产业和项目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在更多数据中,可以发现成都经济坚毅前行的三股暖意。

一季度新签约 110个高能级项目

今年1月18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这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更为特殊之处在于,作为不折不扣的超级“链主”,空客公司有着强大的产业链集成和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将空中客车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在成都,将进一步促进成都为全球“修飞机”,也将提升成都在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地位。

今年一季度,成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7.0%、4.2%。这其中,产业建圈强链,促进了经济提质增效。

“链主”企业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围绕“链主”企业,成都制定了实施应对疫情冲击确保供应链畅通的措施,1月-3月,“30+5”龙头企业产值增长19.6%,其中巴莫科技、一汽丰田、神龙汽车增长一倍以上。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13个月稳定在景气区间;工业用电量84.59亿千瓦时、增长10.6%。

“五大生态”集聚了先进资源要素。成都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链长”带队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靶向招引,遴选培育集成电路、创新药等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双招双引”,撬动产业基金推行“资本招商”,加快“链属企业”集聚。一季度新签约110个高能级项目,空客等“链主”企业吸引“链属”企业65家,3月591家新上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5倍,56家新投产企业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1-3月,全市供应工业及仓储用地58宗、3272.6亩,同比增加34.6%。

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创新平台技术支撑、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的带动效应。目前,成都超算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精准服务成飞、腾盾科创、东方电气等制造业链主企业,有力支撑制造环节数字化模拟进程,提升精密装备生产质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引聚深圳华大基因、江苏恒瑞医药、中航技进出口等链上知名企业,为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创造条件。1-3月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到1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全国第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1家,总数达到7821家、增长27.8%。

全市900个重点项目

完成投资954.4亿元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支撑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一季度,成都扩大有效需求,筑牢稳增长基础。

一季度开篇,成都就启动了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为了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机遇期,成都市发改委全力争取工程项目“进盘子”“入笼子”,目前已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53个项目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国家专项规划。通过做好重点项目“线上+线下”“行业+综合”服务调度,一季度推动38个项目提前开工。

数据显示,1-3月,全市9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7.5%。其中,13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6%;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32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1%。工业投资增长1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3%,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亦有亮点。新落户首店136家,1-3月,限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1.9%,高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5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29.3%、53.2%。30强企业零售额合计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49.2%,增长12.8%,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势头。1-3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25.7亿元、增长22.2%,其中出口总额1274.6亿元、增长32.6%,进口总额851.1亿元、增长9.3%,跨境电商交易规模176.04亿元、增长71%。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新登记市场主体14.8万户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日前,成都市出台了“助企30条”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通过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强化服务业企业帮扶激励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健康发展。

一场“及时雨”,给市场主体注入了信心,1-3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4.8万户、增长21.29%。

此外,成都下达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59.7亿元。1-3月落实退税、减税、缓税惠及超100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成都还通过深入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普惠信贷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及细分领域推出专项支持产品等,给企业强化信贷支持。

3月末成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万亿,贷款余额4.87万亿元,均居中西部首位,分别增长10.8%、12.4%。1-3月,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133家(A股105家),新增“蓉易贷”惠及中小微企业8500余户。

在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目前成都的粮食、食用油均价分别低于全国4.4、9.2个百分点,粮油、冻肉储备充足。

二季度如何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量、惠民生、防风险?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发改委将坚持“一企一策”推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稳产增产,加快培育和挖掘优质“链属”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推进南向西向出口外贸通道整合,全力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促进消费修复、拓展内需空间方面,积极构建消费服务业与动态清零政策相适配的新模式,推动接触型消费场所缩短静默期、有条件开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标签: 经济证券化 市场主体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