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年内披露1251个终止事项 七类“断舍离”透露哪些信号?
A股公司年内披露1251个终止事项 七类“断舍离”透露哪些信号?
本报记者 张 歆 昌校宇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稿前(下同),2021年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1251个终止事项(少部分事项实施主体为上市公司关键少数),主要为七大类,包含再融资、重组和收购(包含投资,下同)、募投项目、回购、(关键少数)减持、分拆上市、竞拍土地。此外,个别终止事项涉及终止境外项目建设、资产受赠等。
据观察,上市公司披露如上“断舍离”事项都具有充分的理由,但资本市场不轻信理由,信息披露制度更具有强大的回溯功能,以便投资者明辨是非。
交易未达成一致是主因
谈判难度“超过恋爱”
重组和收购往往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备受市场关注。2021年,上市公司重组和收购如火如荼,却也有部分案例黯然终止。
数据显示,年内A股上市公司宣布终止的重组和收购合计达237起。具体来看,交易双方因条款、价格等“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是上市公司重组和收购终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涉及30起。例如,医疗信息化两家龙头公司7月23日晚间双双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对于终止原因,两家公司则表示,交易双方对核心条款无法达成一致。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终止有多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没谈拢,并购谈判比谈恋爱更难,谈不拢实属正常现象;此外,还有少量案例被监管否决。在这些案例中,因涉及关联交易被否的比例较高。”
“并非所有的并购重组都对上市公司有利,关键是要双方能否产生协同效应。”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协同力不足,及时刹车很有必要。
定增时间窗口是关键
有公司年内两次“折戟”
再融资是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上市公司的“身份红利”,为其发展持续提供资本动能。其中,定向增发由于具有市场影响相对较小的特点,得到了广泛采用。今年前11个月,A股上市公司实施定增逾410起,募资金额超过7000亿元。
但定增终止亦时有发生。数据显示,年内154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的非公开发行达156起。其中,一家医疗类上市公司1月份终止了2020年的定增计划;8月份终止了2021年的定增计划。就此,该公司透过公告表示,公司积极推进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发行工作,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及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市场价值表现与股权融资时机的协同等多方因素。经公司与非公开发行对象友好协商一致,在审慎分析后,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事项。
纵览上市公司定增终止各种原因,虽然表面上往往涉及“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募投项目发生变化、发行股份购收购标情况有变”等,但核心却在于定增的时间窗口是否合适、项目质量是否过硬等。
王骥跃表示,2021年A股非公开发行终止案例较多,其中不少是因为没有选好发行窗口,最终批文到期。而批文到期无法简单重启,只得重新申请再融资。
今年以来,部分A股上市公司终止了可转债发行或H股发行,前者共计44起、后者为7起。例如,有部分科创板公司表示,自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来,公司与中介机构积极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综合考虑当前资本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及公司实际情况、资本运作计划,经公司审慎研究并与中介机构等沟通,公司决定终止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撤回申请文件。另有上市公司表示,终止H股发行是“鉴于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
逾九成公司宣布“转向”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既关系到其主营业务的发展,也关系到投资者的“钱景”。根据相关规定,募集资金使用一般要与招股说明书或者相关募集说明书的承诺一致。但在实际运作中,部分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发生了变更(终止原募投项目)。数据显示,年内99家上市公司终止了112个募投项目。其中逾九成公司将募资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梳理上市公司公告不难发现,有些募投项目终止是“情非得已”。例如,有的项目因为融资或审批流程较长,市场和监管环境发生了变化,当前已无法顺利实施。此外,也有部分公司涉嫌违规终止原募投项目,甚至有公司因擅自改变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用途,且在信息披露时弄虚作假,受到了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其实控人被实施市场禁入。
“终止募投项目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即主观上的故意与非故意。”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非故意又分为无过失和有过失,‘因不可抗力因素、情势变更等导致公司业务板块萎缩,决策时没预料到’属于无过失;‘募集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不扎实,财务顾问不谨慎,上市公司相关战略委员会决策不严谨,导致整体决策质量不高’则属于有过失。故意则实为圈钱,虽然知道资金没有好的投向,但大股东、实控人等侵占、挪用或通过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将这些资金挪至他用,类似情况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知情权、选择权和投资权。因此,对于终止募投项目的行为,监管措施还要因情施策、对症下药,以避免上市公司圈钱,减少伤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募投项目终止有很多原因,如果是结合行业大环境发生重要改变或盈利预期发生重大改变的,则属情理之中;如果是大股东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者将资金腾挪转移,没有用在公司经营发展上,则是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对于募投项目的可行性,要做充分的研究论证,同时还要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管问责,督促上市公司注重经营管理。
关键少数展示信心
还需股东“不差钱”
在七类终止事项中,减持最为特殊。一方面,信息披露主体是上市公司,但实施主体却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另一方面,终止减持往往受到市场欢迎。《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投资者通过沪深交易所互动易,与相关上市公司就减持进行了逾10600次问答,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对减持的关注程度。
数据显示,年内,京沪深三大证券交易所27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308份有关关键少数、重要股东提前终止减持的公告。
从这些终止减持的原因来看,大多为实施主体希望通过终止减持,表达对上市公司发展的信心。杨德龙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减持股份未达上限提前终止,说明他们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市场是一种积极信号。”
当然,关键少数终止减持,需要现金流的支撑。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高比例质押明显减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超过80%的上市公司共计297家,较2020年底(342家)及2019年底(438家)分别减少45家和141家。
子公司独立性和业务契合
是分拆上市成功关键
A股分拆上市规则于2019年年底落地至今已逾两年。今年上半年,“A拆A”终于“开花结果”,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分拆子公司成功上市。从分拆上市板块选择来看,约七成上市公司选择了科创板和创业板。
不过,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选择“叫停”分拆上市。数据显示,年内有6家上市公司终止了分拆上市。
陈雳介绍,终止分拆上市的原因有多种,例如部分子公司因业绩变化,无法满足上市条件;另有子公司与母公司关联交易过大;也有一些子公司估值不及预期。除此外,分拆上市能否成功,中介机构和审计机构专业能力也至关重要。
12月27日晚间,安琪酵母发布公告称,截至6月30日,拟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宏裕包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现净利润1764.09万元,同比下滑46.41%。结合宏裕包材上游原材料大幅上涨等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对其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以及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变化、未来业务战略定位,需重新统筹安排资本运作规划。拟决定终止所属子公司分拆至创业板上市。未来,宏裕包材将按照既定规划,不断优化现有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业务更好的发展。待条件成熟时,后续公司将择机重新启动分拆上市工作。
陈雳认为,并非所有上市公司都适合实施分拆上市,“只有那些经营比较稳健,特别是能保持较高独立性,同时又与母公司关联交易较少的子公司,才适合拆分上市。”
36单回购“改主意”
部分投资者表示失望
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年内共有387家上市公司发布412单回购计划(以董事会预案公告日统计),与去年同期的235单相比,增长75%。在市场人士看来,随着市场风格切换,部分行业和公司估值持续下行,而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信心。
不过,36家上市公司年内却终止了回购。对此,大多投资者表示失望。例如,有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表达不满”,追问某房地产上市公司,“擅自终止回购岂不是信用尽失!”
杨德龙认为,造成回购终止的情况也很多,可能是资金紧张;也可能是股价上涨,导致回购成本增加;抑或是回购的必要性降低等。
陈雳表示,多数投资者希望上市公司积极回购,通过注销一部分股本,带来公司每股价值的提升。
仅零星发生
期待更具普遍性
据梳理,在1251个终止事项中,虽然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屈指可数,但却颇受投资者关注。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与“土地使用权”相关的公告超过了500条,大多为上市公司(包含下属公司)参与竞拍或购买土地使用权;另外,还有近40条公告指向上市公司买楼。
非房地产上市公司将动辄亿元用于买楼、建楼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近年来,上市公司“卖房扭亏”的故事也被广为传播。不过,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如今办公楼的自用属性明显增强,投资属性快速衰减。市场更为期待上市公司终止买地买楼,将资金聚焦主业发展。
从相关上市公司公告来看,一家农业公司的孙公司原本拟参与竞拍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但鉴于目前该地块所处新区正在规划中,经对投资价值的综合评估并考虑各方面因素,为降低本次投资事项的不确定性风险,经审慎考虑后,公司董事会同意终止参与竞拍。
陈雳表示,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绿色可持续发展周期,上市公司需要在其自身领域不断加强技术突破、高质量发展,而不能依赖房地产的投资收益。(证券日报)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综合实力够强,智路建广完全符合紫光重整管理人要求
智路建广管理模式和盈利能力向好,紫光集团重组未来可期!
康师傅“急难救助车” 救灾一线一碗热面暖人心
排行
- 因个人资金需求 赛轮轮胎董事张必书拟减持不超30万股公司股份
- 正泰电器拟不超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回购价格上限82.08元/股
- 联环药业控股股东联环集团增持285万股 耗资约2388.3万元
- 通达股份副总经理刘志坚增持1100股 增持金额5885元
- 滨江集团控股股东滨江控股质押1.9亿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6.11%
- 双塔食品控股股东君兴农业质押180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45%
- 光线传媒控股股东光线控股质押505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72%
- 绿地控股第一大股东格林兰质押2.5亿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96%
- 综艺股份实际控制人昝圣达质押300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31%
- 渤海人寿捐赠超过14亿元保险
精彩推送
- 中国最大超稠油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2000万吨
- 深圳盐田港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416.11万标箱
- 农业农村部:春节、冬奥会期间“菜篮子”供应充足
- 住建部: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企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 青海政协委员:以环保为目标打造中国碱都
- 耕地资源有限 中国官方回应如何扩种大豆
- 十问中国经济2022:如何增强创新“第一动力”?
- 春节恰逢冬奥,肉蛋奶果菜鱼供应总量充足!
- 中科环保、BYD半导、工大科雅1月27日创业板首发上会
- TMT时报|字节跳动2021年日均进账10.7亿元人民币 中兴旗下手...
- 竞争力超强!基金经理称光伏产业链值得重点挖掘
- 湖北GDP迈上5万亿元台阶 疫后经济强势复苏重振
- 重庆直飞香港客运航线复航
- 福布斯发布2022年美国慈善富豪25强 巴菲特居首
- 青客租房申请破产清算 曾为国内长租公寓第一股
- 报告:中国科技企业仍将引领办公楼需求增长
- 贝恩: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场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推出系列举措 全力做好春节期间重要...
- 农业农村部:2021年粮食产量创新高
- 到2025年我国实现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70% 枢纽机场...
- 山西省政协委员刘兴亮:用“元宇宙”打造数字文旅新业态
- 粤政协委员建言:建立跨境电商行业标准 打造产业生态链条
- 中药创新药密集获批上市!片仔癀3款中药新药在研 未来3~5年...
- 预制菜再成资本市场新宠,万亿市场谁是赢家?
- 中石化近亿元投资博清科技,首入机器人赛道
- 又一起“青花椒”案二审胜诉,成都商户:准备申请自己的商标
- 以智能化破题转型升级 重庆加速打造“智造重镇”
- 海关总署:2022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启动
- 浙江省消保委发布春节消费提示:办卡续费要谨慎
- 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四标首个连续梁浇筑合龙
- 住建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坚持“房住不炒”
- 五部门调整疫情期间免税店经营和招标期限规定
- 新疆铁路货运发送量突破1000万吨 实现新年开门红
- 深交所网站显示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 【数据看盘】外资扫货大金融 一银行股连续四日买入居首
- 创业板上市委:比亚迪半导体等三家企业首发1月27日上会
-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125.76亿元 大幅净买入中国平安13.53亿元
- 龙虎榜:2.52亿抢筹拓新药业 外资净买2股 机构净买6股
- 1月20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附名单)
- 个股普跌!大金融板块逆市护盘 流动性环境向好 机构:关注...
- 百世集团因交通事故新增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127.74万元
- 农业农村部: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
- 拼多多与美的集团合作:年销售额破100亿共同推动数实融合
- 公益是社区的基因,哔哩哔哩公益平台正式上线
- 四川两会聚焦“双碳”目标 多领域发力打通绿色发展之路
- 地产股债大涨!LPR“降息”落地,房贷少了!还释放哪些信号?
- 足力健新增被执行信息 执行标的为128万元
- 多家公司元宇宙商标被驳回
- 游戏人均支出344元,氪金王腾讯、网易现吃老本隐忧
- 当“织布机”变成“断魂刀” 一场万亿成交下的存量博弈
- 港股招商局中国基金:附属公司完成出售寒武纪股份 获得分配...
- [情绪与偏差]震荡弱势 个股补跌
- 逆势大涨 重要信号释放!
- 投诉量超6000条 新老IP交替明显!股价走低泡泡玛特如何破局?
- 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25.76亿元(附股)
- 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25.76亿 净买入招商银行17.1亿、中国平安13.53亿
- 名将傅友兴最新持仓:贵州茅台退出十大重仓股 增持轻工、汽...
- 四川两会聚焦“双碳”目标 多领域发力打通绿色发展之路
- 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 同比增长30.5%
- 商务部:取消加征关税符合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
- 广东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发布 深圳31758元/平方米居首
- 青海:2025年枸杞产业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以上
- 农业农村部: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夏粮小麦丰收
- 农业农村部: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超2200元
- 从地方两会看“数字长三角”:发力加速跑 提升全球话语权
- 农业农村部:2021年猪肉产量基本达到历史正常年份水平
- 农业农村部:预计未来3个月菜价将比较坚挺
- 开年来新基金成立总规模542亿 不足去年同期1/6
- 北向资金尾盘加速抄底
- 北向资金尾盘净流入超150亿元
- 北向资金抢筹125亿!金融股走强 逾3800只股下跌
- 和信投顾:大盘早盘探底回升 超3600只个股下跌
- 地产债整体走高
- 五大上市险企2021揽2.49万亿保费 2022保险业能否走出资产负...
- 和信投顾:指数缩量整理 金融扛起大梁
- 年内最赚新股诞生:N诚达破发潮中一枝独秀 单签最高盈利超5万元
- 复盘50涨停股:九安医疗、精华制药、翠微股份封板 湖北广电炸板
- 三胎概念股大涨 国家卫健委称将研究出台更多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 恒指大涨逾3%逼近25000点 科技指数飙升4.5%
- 【每日收评】北向资金超百亿买入难挡两市普跌局面!资金抱团...
- 河南安阳:职工治疗观察隔离期间需支付报酬
- 摄像头遭破解视频成“套餐”?猎奇扭曲的买家和卖家
- 河南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8000亿
- 河南真金白银造强“生血”机制 助振兴、防返贫
- 2021年安徽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7013个 沪苏浙占比超五成
- 否认销售人员大量离职的迈瑞医疗 欲给2700名员工戴“金手铐”
- 广东茂名用“万里碧道”为民众编织宜居宜游的富民大道
- “世界一流强港”怎么建?浙江宁波破局重塑港航新优势
- 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 七欣天利润上涨靠外包员工?公司多家子公司受到行政处罚
- “数”说江苏2021:GDP增长8.6% 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
- 宠物寄养服务开始预订 春节期间费用普涨5%-10%
- 四川成都一火锅店疑似发生集体中毒 商家:目前正常营业
- 中国开通5G基站超140万个 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5.18亿
- 不锈钢期货主力合约涨停
- 沪锡期货主力合约持续拉升
- 南向资金净流入超50亿元
- 工信部: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47万亿元
- 时隔21个月中国5年期以上LPR下调 房贷利率继续回落
- 如何提升生育水平?专家:推进性别平等 促进家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