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2021资本祛火“药茅”也破发 2022医药行业将会怎么走?

2021资本祛火“药茅”也破发 2022医药行业将会怎么走?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2021年12月31日,A股年度收官,上证指数全年涨4.8%,深证成指涨2.67%,创业板指大涨12.02%。当日中药板块涨势活跃,带动了申万医药指数整体涨1.04%,提振了自下半年以来震荡走低的医药板块。对比2020年医药板块的“高歌猛进”,2021年医药板块整体走势可谓一波三折,在调整洗牌中也在升级进化。

2021年有60家医药企业登陆A股,数量创近5年新高,但与此同时,包括百济神州等多只新股出现了罕见的上市破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A股医药生物板块公司中,剔除次新股和新股,逾半数股价增长。整体来看,包括恒瑞医药、英科医疗等多只医药白马股光环渐褪,中小市值公司表现突出,CXO(医药外包服务)赛道独占鳌头。

“投资热度有所退潮,原来的融资泡沫,特别是高水平重复创新产品的高溢价融资已经开始退潮,资本走向理性。”在日前举办的第3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前哨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建宁这样表示。资本市场的风向直观反映出了行业的转型变化,2021年以来,在集采控费等政策下,医疗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医药产业进入调整期,药品监管加速国际化进阶,新药审批上市加速……面对变局,2022年的医药产业将会有哪些新变化?又会有哪些投资机会?”

近六成医药股上涨龙头股下挫

2021年以来,医药板块震荡走低,下半年跌幅尤为明显。W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申万医药生物下跌5.73%,排全部31个SW一级行业第26位。

羊城晚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发现,个股方面,剔除2021年上市新股,截至12月31日,364只个股中,有193只股价上涨,占比52%。其中,来自中药板块的九安医疗以496%的涨幅领跑,森萱医药、佰仁医疗、东富龙、美迪西等个股年涨幅都超过200%,共有24只医药股今年涨幅在100%以上,其中,有9只市值在百亿元以下,其余的均集中在100亿-500亿元区间,可见涨幅居前的个股多集中于中小市值企业。

与此同时,将近一半的医药股今年股价估计录得负增长,其中,创新药龙头股恒瑞医药年跌幅54%,相继被迈瑞医疗、药明康德超越,从医药股“市值一哥”跌落至第三位,康泰医学、英科医疗、大参林等来自疫苗、医疗器械、医药消费等细分赛道的龙头个股股价均遭到“腰斩”。整体上看,2020年备受机构追捧的医药白马股,2021年股价都出现大幅下跌。

13家药企进入千亿俱乐部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从总市值来看,目前A股有13家医药企业进入了千亿俱乐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家为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研发、生产销售合同组织)领域企业,包括了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CXO是2021年医药股表现最为活跃的细分领域,2021年以来,该板块内逾六成个股股价上涨,美迪西涨幅达到了210%、博腾股份年内涨幅超过150%。

“受政策影响,2021年医药板块一波三折。”平安证券研报评价称,2021年1月至2月,市场维持2020年末抱团行情,板块继续震荡向上;3月,春节期间流动性预期收紧,因抱团导致的高估值龙头回落;4月至6月,CXO板块业绩持续超预期,带动医药出现新一轮行情;7月至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新政等一系列政策出台,部分医疗服务龙头三季报业绩低于预期,导致板块持续下跌;11月至今,经调整,负面因素充分释放,国家医保谈判部分品种降价温和,基金仓位处于低配状态,年底博弈行情下稳步向上。

60只医药新股上市创新高

2021年底,A股市场医药股上市热情仍不减。2021年12月30日,春立医疗在科创板上市。公开资料显示,春立医疗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领先的骨科医疗器械厂商,主营业务系植入性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关节假体产品及脊柱类植入产品。春立医疗曾于2015年3月募资1.86亿元在港交所上市,此次“回A”二次上市,春立医疗再拟募资20.78亿元,用于骨科植入物及配套材料综合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共有60只医药股在A股上市,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数量分别为8只、17只、47只,可以说,2021年上市医药股数量创下新高。

但上市热情的另一面,则是罕见的医药新股破发。其中,可孚医疗(301087,SZ)、华兰股份(301093,SZ)、成大生物(688739,SH)上市首日分别下跌4.43%、10.09%和27.27%。

多只新股破发显示资本趋理性

而最令外界震惊的莫过于创新药龙头企业百济神州(688235,SH)的破发。12月1·5日,百济神州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全球首家“A+H+N”(A股、港股、美股)三地上市的创新药企。然而首日股价下跌16.42%,收盘价为160.98元/股。作为创新药赛道的头部企业,百济神州共有3款自主研发药物正在上市销售,分别为BTK小分子抑制剂百悦泽、抗PD-1单抗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和PARP抑制剂百汇泽。另有8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在研、以及37款处于临床或商业化阶段的合作产品。百济神州的破发或与其尚未盈利相关。由于公司属于生物科技公司,目前保持持续高额研发投入,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00.76亿元。

12月30日登陆科创板的春立医疗同样难逃破发魔咒,该股发行价为29.81元/股,当日开盘价与发行价持平,开盘后不久便深跌8.82%破发,当日收跌3.99%。

“百济神州科创板破发、以及有着‘手套茅’之称的英科医疗因定价太低放弃港股IPO亦应引起行业深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建宁指出,资本对医药创新的助推力作用很大,特别是科创板开板后,我国医药自主创新可以说是迈向了新台阶。但破发的出现,也说明原来的融资泡沫,特别是高水平重复创新产品的高溢价融资已经开始退潮,资本走向理性。

平安证券统计显示,在资本市场的孵育下,A股上市的创新企业数量也从2012年的4个增长到2021年的116个,可选择标的进一步丰富也使得资本市场重新开始审视优质创新药企业的标准。

医药板块“闭着眼睛打新就能赚钱”的效应不再,也体现了医药产业在经历了2020年一整年的高歌猛进后,出现了整体的估值回调。首创证券研报认为,经过一年的回调,医药行业估值水平已经合理偏低,已经具有一定安全边际。

32个新药已获批上市

医药股上市频繁破发,龙头个股受挫,医药产业长期向好的态势还能否延续?对此,多位专家表示,2020-2021年是医药国采和地方联采持续深化之年,尤以2021年为国家及地方集采频次历年最高,政策压力强于过往历年。在政策担忧与疫情双重压力下,2021年医药行业表现并不佳,但长期来看,在经济发展、人口红利发展背景下,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消费升级下的医疗服务和其他消费品升级等方面将会不断涌现机会。而尽管资本开始“祛火”,但创新仍然是中国医药产业应该坚定的方向。

数据显示,2021年的1-11月份,FDA批准的新药46个,国家药监局前三季度审批新药也达到了32个,出现了明显提速。“创新药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回归, 大家更多的是考虑新药的价值。”林建宁指出。

标点股份总裁兼米内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张步泳指出,2019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创新药的市场规模不到1000亿元,但预计到2029年将超过8000亿元,复合增长率在15%—25%区间。米内网数据显示,在2020年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单抗、替尼等创新药已经成功挤进了畅销品牌TOP20,并且在高速增长,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创新药上市即重磅炸弹的时代慢慢过去,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期越来越短。”国盛证券认为,我国的创新药市场在当下已经慢慢从“泛泛创新”进入“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

二次洗牌 创新仍是方向

“中国创新药正在加快国际化。”林建宁表示,中国制药企业研发已经成为国际生力军,药企间国际合作更加频繁,中国药企不仅仅引入项目,同时也在输出成果。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的案例也日渐增多,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2月,国内创新药授权海外共计29项交易,披露金额约为148亿美元,跨国制药巨头诺华、艾伯维、礼来、罗氏、辉瑞是主要买单者,中国创新药的品质逐渐得到国际认可。

“在创新转型的热潮冷却之后,脚踏实地做开发的企业与走me-too(派生药)创新捷径的企业和产品将开始分化。走捷径的产品会重新回到和仿制药类似的价格竞争局面,主要进行价格比拼;而自主创新的产品已开始走出国门,加入全球化竞争,探索更广阔的自主定价市场。因此,在二次洗牌阶段,我们认为应当关注未来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自主创新企业,以及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壁垒的创新药产品。”平安证券认为。

标签: 破发 骨科医疗器械 人口红利 国盛证券 药品审评中心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