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年田野观察丨花田新事:年宵花开看变迁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花田新事:年宵花开看变迁
新华社记者
虎年春节热热闹闹地来了。
数九寒冬中,东北大地银装素裹,而在辽宁省凌源市东五官村,一栋栋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清香四溢。
54岁的花农赵小权顾不上走亲访友,他的精力全在自家大棚那一簇簇盛开的百合花上。一万多株百合花含苞待放,青色花苞浮现出淡淡的紫红色,正是鲜亮的年味儿。
为新年上市的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年宵花。
中国是花卉生产大国,也是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南北东西纵横数千公里,花色品种多姿多彩,600多万像赵小权这样的人以花为业。年宵花走俏万家之际,他们与花相伴的花事新曲正在上演。
花田新变化:新奇花卉层出不穷
在数十个百合花品种里,赵小权格外喜欢新种的“红运来”和“黑美人”。
这两个品种不是传统的白色或粉色,白色花瓣里透着紫红色。他觉得,以前的百合是公主,这两种更像冷艳皇后,“实打实的大女主范”,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
“根本不愁卖!”赵小权将花套入塑料包装袋,麻利地打捆。春节前夕是卖花旺季,大半个月来他每天都提前把花从地里采出来、修剪花枝、捆扎好,第二天凌晨推上三轮车去批发市场卖花。
凌源作为一个县级市,有上万亩花田,号称“中国百合第一县”,一年四季都有鲜花上市。在这里,花农们依靠科技、创新品种,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赵小权是当地第一批投身“鲜花经济”的花农之一。起初,他种花全靠摸索,种出来的鲜花品质参差不齐,收成则是“靠天收”,最让他头疼的是病虫害问题总是解决不了。所以,最初只敢种一些传统品种。
2007年起,辽宁省农科院花卉科技特派团扎根凌源,引进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还推广配套了栽培技术。赵小权没少跟专家讨教,渐渐摸出了门道。
去年凌源市面上还没有紫红色百合花,赵小权就从视频上看中了“红运来”和“黑美人”,试着种了4万多株。为控制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他还买了暖风设备。
“敢尝试新品种才能把花越种越好。”赵小权对这句话感受颇深。他打算再扩建几个大棚,尝试多种些新品种。
北国花事好,南国春愈浓。
在我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云南,花田里不但品种、花色日益多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逐渐多了起来。不过,花色、品种多了,有时也是个“问题”。
嵩明县种了15年花的高建文,前一阵子陷入“选择困难症”——他以前主要靠进口花卉种苗,近来想尝试“换换口味”了。
几番考虑后,高建文把希望寄托在高山杜鹃“黛玉”上。“黛玉”是云南省农科院精心选育的新品种,花朵较大,色泽鲜艳,花期比国外品种长10天左右。
这时候他家大棚里多数品种出货已经进入尾声,“黛玉”苗子长到十来厘米高了,正处于苗期管理关键期。趁天气好,高建文一早又来给“黛玉”拔草、浇水,“明年就可以上市了,肯定好卖”。
高建文的转型背后,也是科技兴花的故事。
由于发展进程相对较短、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我国多数花卉种子、种苗一度依赖进口。不仅行业大部分利润垄断在国外企业手里,有的种苗进口也不稳定,优异种苗甚至很难引进。
高建文换种苗的勇气,来自李绅崇。这位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历经13年培育、无数次失败后,让“黛玉”“粉精灵”等6个新品种“破土而出”,打破了国外品种长期垄断的局面。
花市新变化:疫情遮不住花香
春节是鲜花销售旺季。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也喜欢用生机勃勃的鲜花装点年节。城市中的花店里,就摆满了花农们精心种出来的鲜花。从春节到元宵节,花农们很难歇息,他们说这是“幸福的忙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市上城区花卉市场,年宵花销售持续火爆,不少人询价买花。市民刘洋往年常买蝴蝶兰,今年格外青睐银柳:“银柳谐音‘银留’,新的一年把收获留下来,是个美好的愿望。还可以在家里放一整年,喜气洋洋。”
一些花店仿佛拿准了消费者的心意,知道消费者买年宵花图的不只是花,更是好寓意,于是一些年轻人经营的创意花店,开始尝试把柿子等花材搭配在年宵花礼盒里,寓意“事事如意”。
近期北京市出现聚集性疫情,来市场买花的人少了一些。位于南四环的花乡花卉市场上,40多岁的商户任小芳腊八前后每天能走100多盆花,现在受了些影响。她还是觉得这两年市场恢复很快,“疫情会很快被控制住,那时候爱花的人就都来了”。
她的信心不是没有缘由的。庚子年春节期间,整个鲜花行业都很难忘,很多商户备足货刚准备大卖就赶上疫情暴发。物流不通、没有客源,很多花砸手里,花农也损失惨重。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很快又活了起来。
去年,任小芳本不敢多备货,没想到很多老百姓居家过年更愿意买上几盆花,“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花都卖光了。”
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张引潮最关注市场变化。他明显感觉到,除了2020年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外,近年来全国各地年宵花消费普遍处于增长期,大中城市尤为明显。
为什么疫情阴霾没有遮住年宵花市场?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梁军看来,这是有深层次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花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而年宵花俏销则是春节传统文化的投影——以花抒发过年的喜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盆盆、一束束鲜花,摆放于窗前庭院,也绽放在人们心里。
花农新愿望:老花农也想赶新潮
猜一猜,一年到头,北京居民掏的“花钱”有多少?
“按照这两年消费势头,很可能每年已经突破100亿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产业发展处高级工程师李美霞说。
我国自古有爱花惜花的传统,但花卉真正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在传统节日里爆发式走进千家万户,还是近十多年的事。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计,2004年北京市居民花卉消费额在12亿多元,2012年开始增速加快,2019年达到近98亿元。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就成为题中之义。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巧玲能明显感受到,花卉行业重视创新和更高质量的氛围不断增强,消费也很有前景,“这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趋势”。
对花农来说,除了把花种得更新、更好,也要卖出个好价钱。去年7月,由凌源西诺花卉种业有限公司搭建的“天采平台”上线,帮助花农对接数万家花店,进行线上订购。慢慢地,赵小权在家里就能通过平台把花卖出去。
不过,赵小权并没有满足于此。下一步,他更关心怎么把花包装好、提升网络营销档次。他希望,“政府能多一些这方面的培训,让老花农也赶赶年轻人的新潮。”
每一天都能有鲜花相伴,是幸福的注脚。
从田野到城市,绽放的年宵花,连接起加快融合的城乡生活。(记者胡璐、王悦阳、杨静、武江民、崔力)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亚琦集团专注商贸物流十六载 携手央视 打造中国民族强品牌
聚合专业投资能力 引领财富价值创造 广发证券发布易淘金App10.0版本
康师傅“急难救助车” 救灾一线一碗热面暖人心
排行
- 因个人资金需求 赛轮轮胎董事张必书拟减持不超30万股公司股份
- 正泰电器拟不超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回购价格上限82.08元/股
- 联环药业控股股东联环集团增持285万股 耗资约2388.3万元
- 通达股份副总经理刘志坚增持1100股 增持金额5885元
- 滨江集团控股股东滨江控股质押1.9亿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6.11%
- 双塔食品控股股东君兴农业质押180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45%
- 光线传媒控股股东光线控股质押505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72%
- 绿地控股第一大股东格林兰质押2.5亿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96%
- 综艺股份实际控制人昝圣达质押300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31%
- 渤海人寿捐赠超过14亿元保险
精彩推送
- 2022开年田野观察丨花田新事:年宵花开看变迁
- 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不及2019年 营收利润均创新高
- 年货消费红红火火 中国经济动力澎湃
- 北向资金1月扫货167亿 64亿加仓“银行茅”
- 节前看消费 | 年餐预制菜走俏 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 春运节前客流较去年大幅增长:全国已累计发送旅客3.8亿人次
- 稳健开局 | 2021年全国文化产业企业营收增长16%
- 山东青岛:年货品种齐全 百年大集供销两旺
- 云南:虎年春节迎来观虎热潮 日均参观人数达数千人
- 上海:宠物寄养迎高峰 部分房间提前一个月预订一空
- 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3% 美团、快手、京东、哔哩哔哩...
- 春节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发布:尽量减少外出聚集就餐
- 长青股份:吡虫啉等杀虫剂产品市场需求良好 基本处于满负荷...
-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持续扩大至3%
- 迎战三重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虎虎生风”?
- 柳暗花明还是火中取栗?科技股大跌之际 投资者开始抄底方舟基金
- 日经225指数开盘跌0.1%
- 迪士尼解雇数万员工!创始人孙女公开抵制迪士尼!发生了什么?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涨幅扩大至1.5%
- 新交所铁矿期货跌幅扩大至5%
- 方正控股港交所短暂停牌
- 全国34个主要城市去年GDP公布,深圳首破3万亿
- 防疫情保供应促消费 网上办年货省时省力也省心
- 数字经济呼唤人才支撑
- 给机车穿上“防滑鞋”
- 央行:2021年债市共发行各类债券61.9万亿元 同比增8.0%
- 西江上的桥梁“铁医生”
- 兰州新区“鲜花年货”俏销海内外 “美丽经济”不打烊
- 甘肃推“丝路跨年品读游”等15条“春节游”精品线路
- 海口春节菜价不再“高不可攀” 货足价稳更亲民
- 央行: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 同比增33%
- 弹响春运“三线谱” 铸造过硬“娘子军”
- 数字人民币压岁钱来了!
- 江苏鲤鱼山庄旧村改造换新颜 民众吃上旅游饭幸福过大年
- 铁路公安严打涉票违法活动 石家庄铁路公安处缴获假票证成品3...
- 午夜高铁线上的铁路“精调师”
- 港珠澳大桥水域开展水上交通安全联合执法行动
- 宁夏灵武畜产品走上全国各地餐桌
- 北京丰台“暖心十条”过大年 为封管控区内家庭送菜肉蛋
- 离岛免税业务助力 2021年三亚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 A股冬天格外冷 基金经理们新春致信刷屏
- “诊疗师”把脉通信电台护航铁路春运
- 宁夏固原:冰雪旅游唤醒“沉睡”的小山村
- 采用多种新工艺新设备 深圳地铁16号线实现单线轨通
- 广州:预计春节期间市内交通畅通 重点商圈成出行热点
- 煤炭战线驰骋32年的“火车头”:矿山是劳动与梦想交织的地方
- 中国恒大:若干附属公司的资产被委任资产接管人
- 铁路“故障神探”的春运十年
- 浙江近千名建设者就地过年 多个重点项目春节不停工
- 商务部:2021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1%
- 浙江上线“防疫餐饮在线” 对“三区”餐饮安全闭环管理
- 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春节施工“不打烊”
- “我值乘的高铁开进了家乡”
- 2022开年注册制新股首日破发率高达25% 股民感慨“输就输在了...
- 快递加速了!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提速超1小时
- 节前还囤肉吗?肉禽市场春节迎来新变化
- 全年海上巡航408次 天津港保税区加强航道岸线综合治理
- 备战春节的广西快递小哥:开足马力赶不上“剁手党”下单速度
- 首批“陆海优品” 出口加拿大 为异国游子送去家乡味道
- 春节看金价:传统节日催热金饰消费 黄金投资获逆势增仓 相...
- 东方雨虹:优质产品+专业服务温暖千家万户
- 邮储银行:同心同行 共抗疫情
- 江苏邳州企业收到176万元税费优惠 稳岗留工安“薪”过年
- 北京鼓励企业春节期间为在岗职工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
- 青海省首次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 中央网信办:2021年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66亿件
- 央行:20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超192万亿元
- 徐工发布《徐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划纲要》
- 多部门严厉打击影院盗录等侵权盗版违法犯罪活动
- 九部门:增强临床急需的儿童药、罕见病药保障能力
- 银保监会提醒防范冒充银保监会的“官方回款”诈骗
- 广东多地派发“过年红包”暖企稳岗惠民
- 北雪南移,不下雪的广东为何掀起冰雪热?
- 多家百货企业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 盈利能力普遍增强
- 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1.1% 经济平稳运行基础仍在
- 预亏逾1.5亿元 全聚德连续两年陷入亏损
- 虎年春节市场“米面油、不用愁”
- 摩托车返乡路:“大军”变“散兵”折射中国社会大变迁
- 疫情下的杭州: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 价格平稳
- 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至50.1% 仍在扩张区间
- 央行:2021年股票市场主要股指上涨 两市成交金额增长明显
- 10万候鸟翔集“中国鹤湖”升金湖 勾勒“人鸟和谐”生态画卷
- 五部门:开展银行函证试点工作
- 海南乡村振兴博览会临近 农业政策持续推进 核心受益标的一览
- 光大证券:市场悲观情绪有望修复 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
- B站投资SF轻小说 后者股东含奥飞娱乐
- 万亿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员工涉嫌骗取医保
- 奢侈羽绒品牌Moncler遇网络攻击,部分用户数据外流
- 楼盘烂尾购房者要继续还按揭吗?法院:剩余贷款由开发商还
- 阿斯利康员工涉嫌篡改检测结果骗保被批捕,或与明星抗癌药有关
- 建议零售价超“茅台1935”,娃哈哈卖酱酒靠谱吗?
- 2021年九大文化行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
- 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
- 国家统计局: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延续扩张态势
- 乡村基、老乡鸡们扎堆IPO 2022年开启餐饮上市潮?
- 保险公司最新经营“成绩单”出炉 新增2家D类财险公司 2021仍陷困局
- 统计局: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
- 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坚守与突围
- 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是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