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莫让“连心贷”变成“扎心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了刺激个人房贷规模的增长,银行脑洞大开、创新不断。继“百岁贷”后,有银行推出了“连心贷”,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由于此类贷款涉及未婚男女朋友的概念,引起市场关注和质疑。(2月22日广州日报客户端)

“连心贷”看似创新,但并不是银行突然之间头脑风暴的产物。事实上,早在2014年,就已经有银行开展办理此类共同贷款业务,只不过共同贷款人可能是朋友、家人、情侣……并未由此形成专门的贷款产品。如今,部分银行的“连心贷”业务强势“出道”,以“情侣共贷”为宣传噱头,吸引有购房需求的青年群体注意,拉动房贷市场之心,不言而喻。

当下,青年群体的婚恋观念日趋多元化。情侣之间暂无结婚意愿、想要确立平等关系、明晰婚前财产……这些现实情况,都可能成为未婚情侣共同贷款购房的前提。所以,与其说“连心贷”的推出,是银行为了刺激个人贷款消费的创新之举,不如说其是部分银行根据现实需要的顺势而为。对于部分情侣来说,“连心贷”的吸引在于,通过这份共同贷款,可以让本没有法律关系的两个人,就此产生财产捆绑,给爱情再上一道“保险锁”,但却忽略了“连心贷”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一方面,“连心贷”的业务办理是依托情侣关系来进行。然而,这份情侣身份却并不具备可查询通道,若存在某个购房者为了多贷款,通过中介或第三方来做共同还款人,其中产生的灰色利益链,将增加不少监管难度。另一方面,借贷的情侣身份仅靠双方感情维系,一旦借贷双方感情破裂,“两心”无法相连,面临的“共贷”问题就成为难题。尽管有人对此抱有乐观态度,认为将所购的共同房产出售,按出资比例进行财产分配即可。但房产市场、财产分配以及对个人首套房资格的影响,诸多现实问题交织,都可能让过往的情谊在“剪不断”的拉扯中难以体面收场。

从当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这种共同借贷的现象,毕竟是小概率发生事件,有相关需求的客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办理“连心贷”业务也属于个人选择。但还是要提醒有相关想法的情侣们,在办理共同贷款前,还应冷静审视自身实际情况,莫因一时的情感冲动,让“连心贷”变成未来的“扎心债”。

(刘硕)

标签: 个人房贷 未婚男女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