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白大褂”和“西装”同见于一栋楼 “生物铸造工厂”多举措助科研与产业融合


【资料图】

中新网深圳6月13日电 (记者 唐贵江 刘洋)“合成生物技术通过对酵母进行改造,把黄花蒿中产生茼蒿素的基因转移到酵母里面。通过酵母发酵,像酿酒一样生产茼蒿素。相比传统种植黄花蒿后再收获、提纯的方式,运用合成生物技术加快了生产效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傅雄飞表示。

6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了解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现状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据傅雄飞介绍,合成生物学汇聚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同时结合工程学理念和自动化技术,对生物体进行再设计与合成。合成生物技术像一座“工厂”一样,贴合农业、医学、工业等各行业的需求,通过对细胞的重组、设计和改造进行一系列实际应用,解放生产力。

“合成生物学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它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傅雄飞表示,得益于过去几年国家在这一赛道的布局,国内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基本与世界同行的研究水平持平。

“现在我们的重点是如何在产业端发力,让这些科研成果更好地助力产业上的突破。”傅雄飞表示,研究院在如何实现技术落地、怎样解决科研和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如何做好技术研究整体布局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

“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是研究院的一项创新举措,并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深圳经验。“简单来说就是‘楼上’的科研人员在得出新的成果后,带着他的技术到‘楼下’转一圈,去找到可以让其技术落地的项目和企业。”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安一硕介绍说。

“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同一栋楼里,这一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瓶颈,又缩短了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时间周期,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此外,研究院也成立了天使基金。“通过让科研人员充分地与产业和资本方进行交流,让研究人员能更早地发现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技术。在科研成果出来后,也能更快地获得资本赋能。”傅雄飞介绍道。

据悉,为了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应用,深圳市光明区正在建设“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项目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建设牵头单位,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第二人民医院为共建单位,并计划于2023年底试运营。大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领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统设计与制造平台,为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除了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希望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研究解决更多人民生命健康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定量中心主任黄术强表示。(完)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