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东营:富民产业遍地“开花” 民众“坐地生金”

图为东营杨庙社区文化广场节目表演。张朋伟摄

中新网东营7月29日电(记者 沙见龙 苏婧欣)“项目共分两期,现在一期已建设完成,开发了餐饮民宿、商业文创、教育培训、电商直播等复合功能板块。”在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的杨庙社区,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社区的新变化。

上世纪70年代,国家批准兴建黄河下游蓄滞洪区——黄河南展区工程。杨庙片区沿黄居住的11个行政村5000余名村民,迁至新建的房台村。由于房台村各项条件较差,随着黄河南展区蓄滞洪区功能的取消,当地政府决定对其实施搬迁改造工程。

图为东营市广饶县刘集村。沙见龙摄

这一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总投资5.6亿元(人民币,下同),于2016年12月完成集中搬迁。近年来,杨庙社区在民众“搬得出、稳得住”基础上,着力构建组织、治理、服务、文化、产业、生态等全面融合的幸福家园体系,实现了民众的“安居梦”“小康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麦荣说,在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果基础上,为进一步“建设幸福家园”,该社区实施了上述黄河里项目。该项目主体占地200余亩,依托原房台村村落,分两期对140套老房子进行改造提升,一期开发了众多复合功能版块,促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期规划亲子牧场、森林体验、蝴蝶谷等二级景点,丰富旅游体验。

张麦荣告诉记者,黄河里项目引入了专业的运营公司进行运营,采取“国企+运营公司+联合社”模式,吸纳周边土地、劳务、产业等资源参与,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辐射带动就业5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一地生多金”。

以杨庙社区为代表,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利用黄河沿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保得住生态、留得住文化、记得住乡愁”的精品示范工程。在产业结构方面,该区今年共谋划重点项目78个,总投资61亿元。其中,71个实施类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60个,完成投资占年度的32.43%。

在东营市广饶县的智慧大棚内,受雇村民正在劳作。沙见龙摄

近年来,东营市广饶县深耕现代高效农业,现已培育起蔬菜、花卉林果两大产业,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大田菜面积1万亩,花卉林果面积5000亩,年产蔬菜量达到20万吨。

在广饶县一家农业开发企业的高端集成蔬菜育种育苗示范园,草莓等种苗长势正好。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园区建成了东营市首家综合性物联网智慧农业应用平台,为园区内及周边4600栋蔬菜温室提供智能化远程服务。“平台的应用,惠及了周边45个村、3000多家农户,户均年可增收3万元以上。”

“广饶县是产业大县,工业、农业产业发达,其中农业产值超百亿元。”广饶县委副书记、大王镇党委书记陈银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大王镇实施了20余个产业重点项目,形成“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带动了民众增收。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该县注重城乡一体、互促共融,促进双方要素合理流动,“用农村要素助力城镇化发展,用城里的科技、人才等,引领农业产业发展。”

在距离广饶县不远的利津县,具有“中国肉羊小镇”之称的盐窝镇,2022年全镇肉羊存栏量140万只、年出栏量300万只,年交易额达58亿元,全镇66个村1630户从事肉羊养殖,带动从事产业链经营、务工人群达到3万人。

利津县盐窝镇党委书记李建设告诉记者,该镇加大投资开设新项目,形成了一条基础母羊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深加工、冷链配送、饲料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餐饮美食等全链条、一体化的黄河口滩羊产业链条。为做大做强“羊”产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该镇正尝试拉长产业链,“掘金”上下游。

放眼东营市,上述3个区县是该市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安居富民”答卷的缩影。据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介绍,该市全面完成了19个黄河滩区村的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龙居、胜利、杨庙3个社区,大力发展黄河口滩羊、大闸蟹等富民产业。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人均预期寿命均居全国全省前列。在2022年山东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东营居首位。

陈必昌表示,为加快发展富民产业发展,该市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3年行动,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垦利区、黄三角农高区纳入山东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并入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利津百万只肉羊产业园、3个百万头生猪基地、6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为主导,初步形成百亿元畜牧业产业集群;以8万亩黄河口大闸蟹、17万亩海参、42万亩对虾养殖为主导,形成百亿元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完)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