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新动能助春耕 保供给促丰收

更优质、更智慧、更绿色

新动能助春耕 保供给促丰收(经济新方位)

春分已过,随着气温回升,全国各地抢抓农时、多措并举,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

在黑龙江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插秧机装上北斗导航系统,自动插秧更精准;侧深变量施肥机边测土边施肥,每口肥料都是定制“营养餐”;无人搅浆整地机“一键出库入库”,自动奔赴田间按规划路线作业。

在四川大英县玉米春耕育苗现场,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们如何实施玉米缩株保密、大豆扩间增光等复种关键技术,在确保玉米产量不减的情况下,让农民多收一季豆。

选良种、建良田,“慧种地”“云插秧”,治污染、减化肥……春耕春管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基础,对于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至关重要。记者走访多地,看今春农业生产新图景。

更优质——

品种优化 农田升级

冰雪消融,黑土油亮。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共青农场,畦畦黑土已经翻滚成排排大垄,为大豆采用“大垄密”模式栽培做好准备。早上7点,22岁的“种粮好手”史军晖已在爬上爬下、检修农机。仓库里,袋袋种子堆成小山,开袋一看,金黄饱满。“要为春播做最充分的准备!”史军晖说,今年,自家流转的3000多亩地全部由玉米转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40%以上,商品率达到80%以上。2022年,黑龙江计划推进大豆产能提升,提高大豆品质,预计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新增大豆产量26亿斤以上。

“玉米大豆轮作后,减肥减药,少虫少害,作物生产质量双升。”史军晖算了笔账,“今年预计大豆的生产者补贴比玉米高200元左右,加上轮作的150元补贴,种大豆的收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也高。”

史军晖的驾驶席旁,摆着一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这是北大荒技术部门根据品种、土壤、杂草、气候等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制定的关键技术操作规范,让生产流程标准化、精细化。”他说。

史军晖家祖孙三代都是“北大荒人”,从大豆亩产不过百斤,到如今平均亩产近400斤,离不开良种良法的更新换代。

共青农场农技中心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一排排培养皿前进行种子发芽试验。“为培育高寒地区广适性大豆品种,集团2019年建立引繁试验区,选育出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大豆新品种,其中‘龙垦306’去年创下单产230公斤的纪录。”实验室技术员严景春说。

“品种优化升级,为大豆高产提供了保障。今年,宝泉岭分公司大豆种植面积从去年的49万亩增加到106万亩,主选高蛋白、高产量优质品种,力争实现大豆单产提高2%以上。”宝泉岭分公司副总经理杨荣军说。

粮油丰产必须有土地保障,今年全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来到大英县金元镇盘龙村,大片的油菜田生机勃勃。不远处,几台挖掘机正在作业,一边平整土地,一边修建便道。大英县路路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善武介绍,今年计划在金元镇开垦撂荒地8000余亩,已完成6000余亩,开垦出来的土地主要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为提升农田质量,大英县双向发力。一方面,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探索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复耕、“公司+村委+农户”联合复耕等模式。截至目前,复垦撂荒地4万余亩。另一方面,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计划建设2.2万亩,目前已完成2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丘陵地貌为主的大英县,逐步实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机力畅通、灌排配套的现代农业格局。

更智慧——

机械插秧 智能导航

春分前后,草木萌生。

安徽肥西县花岗镇种粮大户何从金掏出手机,选准田块,设置好飞行高度和速度后,“轰”地一声,田埂上的植保无人机飞了起来,沿着设定路线喷药。

“这几天,部分小麦叶子发黄,麦秆上还有斑点,怕是得了纹枯病,要抓紧防治病虫害。”何从金说,过去打药是个难题,靠人工,一天才能打十几亩地,“如今用上植保无人机,100亩地半小时就能完成。”

作为肥西县双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何从金对智慧农机很熟悉。他算了笔账:雇人干活,150元一天,还得包吃饭。无人机能喷药能施肥,省时省力,政府还给补贴。

走进双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一应俱全。30多台农机,一年服务周边乡镇农户农业种植面积6万多亩。“今年加装了一个智能设备,能够自动驾驶,规划插秧路径。”指着无人驾驶插秧机,何从金说,5月就能派上用场。

近年来,肥西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一方面,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农机合作社理事和农机手培育力度;另一方面,引导村级组织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和农机作业网格化服务。

大数据驱动“新农具”更显神通,高科技为春耕保驾护航。当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预计今春将有超过2200万台(套)农机装备投入生产。

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暗室育秧工厂,龙门吊的机械手臂吊起近2吨种子,轻松转运到双氧催芽生产线。3年前,同样的工序需要十几个工人搬运数次。浸种催芽、播种浇水、覆土育秧——工厂里,从种子到秧苗,全流程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屏幕前远程操作。

“以往要自己雇人支大棚育秧,如今是流水线智能作业,秧苗长势均匀、抗逆性强,去年亩增产30公斤以上。”七星农场种植户周德华算了算,智能育秧,省人力省种子,每亩节本增效80元以上。今年他家的300亩地,80%以上要用智能化批量育成的秧苗,多功能轨道运输车让“车间”连“田间”,工厂秧苗直送地头。

“田间”又通过小小的手机连接到了“空间”。“今年我家所有稻田都用上北斗导航系统了,省下五六千元人工费用不说,插秧还更笔直、更齐整。”周德华点开手机应用软件介绍:有田间感应器的墒情信息,可以按需浇灌排水;有叶龄采集设备的叶龄分布地图,可以依作物长势差异化管理;有高空遥感图,可以迅速发现防治病虫害……

目前,黑龙江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在北大荒,智能育种、精量点播、叶龄管理、变量施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农情监测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介绍,2021年,北大荒集团建设了6个规模化无人农场群,核心示范面积达3.5万亩。“今年将再新建6个无人化农场,力争全年实现无人农机作业面积达20万亩以上。”

更绿色——

节肥环保 降本增效

“地里种的是紫云英,一种绿肥,花开后,深翻地下,能为水稻种植提供养分。至于虫害,则靠去年安装的太阳能诱捕杀虫灯解决。”肥西县三河镇滨湖社区种粮大户魏宏介绍,灯每隔30亩地一盏,晚上一亮,就能引诱害虫,进行虫害防治。

魏宏今年49岁,流转的1000多亩地位于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过去为了拼高产,化肥农药没少用。时间一长,不仅污染土壤,水质也受影响。

渐渐地,有机肥替代了化学肥,太阳能杀虫灯减少了农药使用。地里的小麦、水稻,长势也越来越好。“虽说成本上来了,可有机肥每亩地能补贴200元钱,差不了多少。”魏宏说。

“紫云英年前刚撒种,要是种得好,可以减少20%的化肥使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能提高。”肥西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孙坚政说。为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肥西县不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绿色种植水稻2.7万亩。大力推广“绿肥+优质稻”种植模式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种植技术,全县种植绿肥1.5万亩,优质粮食绿色生产面积达39万亩,同比增加了44.5%。

截至去年,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6%。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夏天来,这稻田里左边抓鸭子,右边捞活鱼。”站在田埂上,黑龙江桦川县玉成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介绍,通过鸭稻、蟹稻、虾稻、鱼稻等立体化种植技术,稻田里无需化肥、农药、除草剂,只需一些畜禽粪便制成的有机肥。今年,合作社里这样的有机稻田面积比去年增加53%,达到2000亩。“有机稻田一亩比普通田多赚500元。”

“在普通稻田里,化肥的亩均使用量5年也减下400多斤。”李玉成说,农家肥抛撒机、侧深施肥机等新农机带来新技术。秸秆还田、侧深施肥、测土配方……“农技中心技术员逐地逐块测土配方,为黑土地定制‘营养餐’,更好培肥地力,精准施肥,降本增效又绿色环保。”

目前,佳木斯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超90%,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1500万亩。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记者 张艺开 游 仪 宋豪新

标签: 浸种催芽 测土配方 中央一号文件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