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世界新动态:青海戈壁滩里的“金色世界”:打造“现代诗城·浪漫之都”

中新网西宁10月13日电 题:青海戈壁滩里的“金色世界”:打造“现代诗城·浪漫之都”


【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孙睿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地处“聚宝盆”青海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十年来,德令哈追青逐绿,共绘生态新画卷;立足高原资源,打造“现代诗城·浪漫之都”。

图为无人机航拍德令哈巴音河。 何倩楠 摄

追青逐绿共绘生态新画卷

自2007年起,海西州市两级政府实施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修建防洪堤、橡胶坝,进行河道防渗,实行两岸绿化美化……巴音河核心景观带的形成,对整座城市都产生了辐射和带动效应。截至2021年,德令哈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6平方米,使这座城市显现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自然化,自然城市化”的绿色面貌。

“曾经的河床坍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河两岸美化亮化和观赏林带工程的实施,使得昔日充斥脏乱的巴音河,在治理市区段河道24公里中,在28座亲水台阶、10.4公里的花岗岩护栏、夹岸林带景观的绵延簇拥下,犹如一条蔚蓝色的飘带,从城市的中央蜿蜒向前。”德令哈市水利局副局长曹振华说。

位于市区西南40公里处的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内,随风摇曳的绿波成了上百种水鸟和珍禽栖息的家园,时不时能看到各种鸟类扑棱着翅膀从草丛中飞起,野鸭等也成群结队地在水岸边凫游。

近十年,也是德令哈林草生态建设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黄金阶段”,通过逐年加大对柴达木梭梭林、哈拉湖自然保护区、尕海湖、可鲁克湖、柏树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使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土地扩大趋势有效遏制,强化现有天然林地、防风林带、农田林网的保护和恢复,下力气抓好国土绿化、城镇造林绿化和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绿化,持续壮大城市景观林和高原生态林,不但使德令哈市的林草生态建设实现了“脱胎换骨”,而且在柴达木的戈壁滩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图为德令哈光伏产业园。 孙睿 摄

立足高原资源,打造“现代诗城·浪漫之都”

这十年,德令哈全力打造青甘藏大环线旅游节点城市,聚焦“现代诗城·浪漫之都”城市定位,启动诗歌主题公园、城市博物馆群、海子诗歌馆等要件改造和4A级景区创建工作,依托产业链链长制招商模式,积极引进品牌宾馆、品质民宿、连锁餐饮的连锁运营模式,提升景区、住宿、餐饮、交通、旅行社、娱乐购物等行业服务水准。

走进德令哈,民众可以在巴音河畔的海子诗歌馆倾听这座城市的浪漫故事,可以领略独具特色的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可以了解巴音河儿女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流光溢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的优秀的民间艺术,也可以探秘古老的怀头他拉岩画、古柏蓊翳的柏树山、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后一滴眼泪”的哈拉湖和一咸一淡、生态各异、遥相连接、神韵悠长的“褡裢湖”托素湖和可鲁克湖。生态旅游“靓”起来、特色品牌“响”起来、生态资源“活”起来,一幅彰显生态旅游魅力的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图为可鲁克湖野生水鸟觅食。 德令哈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绿色变革;经济提质增效

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及广袤的荒漠化、半荒漠化土地资源,德令哈市新能源发电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衍生出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截至目前,德令哈市规上工业企业达46家,新能源项目达到40个,装机总量达到1850兆瓦,总投资近162.84亿元,其中光伏装机总量124万千瓦,光热装机总量11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50万千瓦,这为全市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迈进绿色循环零碳发展之路提供了坚实基础。

十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21年完成94.95亿元,由2012年的47.34亿元增加到94.9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4.1%,十年来年均增长9.3%。(完)

标签: 高原资源 风电装机 重要生态功能区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