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江苏徐州“生态包袱”变为发展资源 地质人交出“绿色答卷”

中新网徐州11月7日电 题:江苏徐州“生态包袱”变为发展资源 地质人交出“绿色答卷”

中新网记者 朱志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徐州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蜕变。近日,徐州举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大会。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把生态修复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扎实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采石宕口治理、工业遗留地块修复,实现采石宕口治理、工矿废弃地整体复绿、盘活利用,切实将“生态包袱”变为发展资源。

曾为采矿废弃地的猴山,在生态修复之后将变成附近居民的休闲健身大花园。 朱志庚 摄

秋意未尽,已然立冬。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的猴山之上,葱绿的刺柏与山坡上整齐的田字格土方形成独特的风景,别有一番韵味。“将来,我完全可以在孙子面前骄傲地说,猴山的美丽巨变有他爷爷的功劳!”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简称地质五队)高级工程师居桂龙笑着说,这里原来宕口林立、山石嶙峋,现在已经开始做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削坡之后喷浆填土,技术人员就要在石头上植树种草栽花。待山体披绿后与周边山体连绵一体,这里又会是另一番美景。

航拍睢宁县姚集镇太平山生态修复工程。 地质五队供图

2021年12月,徐州市发布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猴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位列其中。该项目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根据原山体产状,从上向下以30度坡度进行削坡。整个项目完工后,可新增90亩后备建设用地。

太平山上削坡挂网之后,技术人员开始实施喷浆。 地质五队供图

废弃矿山修复成林地、耕地、景观等,实现可持续发展。地质五队副队长刘爱斌介绍,在合理确定废弃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向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合理选择修复方法和复绿植物,将“矿山修复+主题公园”“矿山修复+绿色林田”等创新修复理念融入到实践中,推进矿山治理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让矿山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地质五队高级工程师居桂龙与太平山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郝敬国一起察看施工现场。 朱志庚 摄

“十月阳春暖,冬风入室轻。”行走在睢宁县姚集镇太平山下,傍山的村庄炊烟袅袅,翠绿的高羊茅、圣洁的格桑花布满山脚形成“花田绿海”,美景尽收眼底。“这边山体顶部有光伏能源项目,不能进行削坡。山体侧面几乎垂直于地面,只能在下面种上爬山虎和紫藤萝,这些植物生长出来以后就成为天然绿色屏障。”地质五队睢宁县太平山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郝敬国指着远处山顶一处稍带绿意的土坡说,那里的采石废弃山体经过削坡、挂网、喷浆施工,喷上去的草种现在已经发芽。山脚下则挖高填低,整平地面,以后都会种上高羊茅、格桑花。

对于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矿山,技术人员进行生态治理时首先要进行“消险”。制定方案之前,技术人员要到现场进行地质、水文、环境等方面的勘查。在开元四季小区东侧的磨山,以前由于过度开采,多次发生崩塌事故。有些隐患点不能完全依靠机械,技术人员为了查明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只能把身体吊在倾角70度、落差60米的陡坡上,人工开挖7个探槽,长度达135米。

“勘查工作非常危险、艰辛,不过看到生态修复被民众认可,心里还是非常高兴。”地质五队高级工程师景佳俊说,去年在铜山区利国镇一处废弃矿山勘查时,由于要钻眼取石,被附近一放羊的老者误认为是违法上山采石。他不仅打电话报警,而且还堵住上山的路。“直到出警人员为他解释之后,这位老人家连连表示,早知道是修复宕口,他也不会拦着了。”

太平山生态修复项目初期建成的“花田绿海”,与远处正在施工的现场形成鲜明对比。 朱志庚 摄

近年来,地质五队先后承担完成徐州市主城区、铜山区、贾汪区、丰县、沛县、睢宁县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17年-2025年)编制工作,为政府依法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地方生态治理的主力军,目前,地质五队已经累计承担126座矿山生态修复设计,实现新增林地和绿地8280亩、耕地1917亩、后备建设用地2798亩。地质人探索拓宽“生态修复+”模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秃山”变“绿山”、“穷山”变“金山”的生态奇迹。(完)

标签: 生态修复 生态治理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