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当前观点:医养结合有“沟壑”?浙江代表委员出“医”策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项菁 周健)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社会涌现。然而新模式普及的同时,两者资源融合度不高、服务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也愈发凸显。

如何走好“银发浪潮”下的医养结合之路?


(相关资料图)

正在举行的2023年浙江省两会期间,“医养结合”成为部分浙江省人大代表和浙江省政协委员的关注点。他们认为医养结合过程中,“医”是关键,并建言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上寻求突破口。

“一是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存在较大困难,二是纳入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所能报销药品的种类限制较大。”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马高祥坦言,眼下,“医养结合”仍存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融合度不高的问题。

在马高祥看来,政府可以搭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数字化平台,建立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让平台与医疗系统的电子病例系统、医保系统相连接,互联共享老年人健康信息,“逐渐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医务室纳入医保定点,报销比例和可配医药品种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

记者了解到,金华市磐安县针对上述问题已探索解决方法,并建立多种医保政策体系。

比如“养中融医”模式,即在养老院内设的医院(医疗室)、护理院,符合医疗保险定点管理要求的,需医疗服务的老人可以按照相应医疗机构等级享受门诊、住院医保政策;“医养协同”模式,即对部分不具备开设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通过与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由卫生院的签约家庭医生以“定期+不定期”上门方式提供服务,相关门诊医药服务费用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医保政策报销。

相比城市,农村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更为严峻,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但受地域、资源等限制,农村医养结合模式仍面临资源供给少、引才留才难等问题。

浙江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员会主委张立央谈及,农村机构养老主要依托农村敬老院、福利院等进行,但上述机构大多仅能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化医疗服务能力。

为此,张立央建议,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医养服务市场,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同时鼓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完善“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全科人才培养。

同时,马高祥和张立央均提及,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是医疗资源不平衡现状下完善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力点”。

譬如通过互联网医疗,与养老机构签订医养协议的医院可每周定期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提供健康指导、疾病预防等服务项目。

实际上,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先行省,互联网、大数据已深度嵌入医疗卫生领域。面对“银发浪潮”,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第一医院内科系主任季蕴辛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应加强适老化改造。

“要探索医疗机构院内服务与医疗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养老机构对接,打造各具特色的差异化互联网医院,同时强化互联网医院适老化改造,打造适合老年患者使用的互联网医院。”季蕴辛如是说。(完)

标签: 养老机构 农村卫生室 老有所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