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农产品进口增加毋需过分担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8555.3亿元,同比增长16.2%;出口额3285.6亿元,增长8.9%。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有增长,且进口规模和增速远高于出口,成为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一大特征。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自2004年起,由长期顺差转为逆差且呈扩大趋势。如今,我国是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进口品种覆盖大多数品类,是粮食、棉花、肉类等的最大买家;也是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水产等出口较多。总体看,我国是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口规模扩大本身不是坏事,要具体分析情况。我国进口农产品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国内生产不合适,有的是国外价格低,有的是品种调剂余缺。进口增长,部分因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例如进口大豆是因为耕地有限,种植大豆单产低且资源消耗大;部分因为存在竞争劣势产品,例如进口奶类不是自身产能不够,而是对方价格较低;还有部分因为需求日益多元化,例如今年上半年我国自东盟进口的鲜榴莲、菠萝分别增长65%和24.1%,这些特色水果满足了消费者尝鲜需求。

适度进口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立足国内保供给并不矛盾。近年来,我国在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国际资源。值得注意的是,谷物进口只占农产品进口的很小比例。对资源类农产品的进口,相当于利用了国外的水土资源。我国人多地少水缺,适度进口可以将宝贵的耕地用于更重要的种植用途。对特色类农产品的进口,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内消费者得到了实在的利益。

进口规模也与开放程度相关。我国是农产品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远超世贸组织一般发展中成员,也超过很多发达成员。我国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率仅15.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取消了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和所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这是中国对全球贸易的贡献。中国是14亿多人口的超大市场,很多国家借农产品出口搭上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可见,我国进口农产品并未抢夺发展中国家的口粮,而是做大了全球农业发展的蛋糕。

围绕农产品进口,人们有多种担忧:有的提到进口就觉得会受制于人,有的担忧国外低价农产品冲击国内产业,还有的担心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传导到国内。这些担忧可以理解,确实要防止进口对国内相关产业和农民收入的冲击。不过,入世20多年来,这些情况并没有发生。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进口的农产品虽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的比例较大,却只占我国各类农产品产量的较小比例;二是,国家注意保持市场稳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相关产业迎难而上、提档升级,形成了新的竞争力。

要警惕的是以下情况:由于能大规模出口农产品的国家有限,加之中国进口量大,使得进口来源地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贸易合作伙伴局限于少数国际大粮商。伴随国内消费结构变化,农业整体对外依存度预计还会上升,把控农产品贸易的难度在增加。然而,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权并不在中国手中,关键时候“买得贵”问题需要警惕。同时,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各国农产品贸易面临不确定性,极端情况“买不到”问题也要考虑。

可见,要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明确关键品种自给水平,稳定国内产能和竞争力,该扩大产量的要坚决扩大。进口规模、节奏、品种要适度,使进口更好服务于国内稳产保供。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用足用好国际资源,拓展进口来源地,布局替代品和替代市场,避免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完善国际农业市场监测体系,促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深度参与全球农业贸易治理。加快培育国际大粮商,提高对进口货源的掌控力,并向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延伸。(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