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世界观点:智能座舱推动行业升级扩容 常熟汽饰拟投资20亿元布局

本报记者 陈 红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产业链内上市公司也在忙着投资扩产。


(资料图)

9月13日晚间,常熟汽饰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自筹资金在安徽合肥新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名称暂定为合肥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合肥常春”),注册资本为20亿元。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常熟汽饰深耕汽车零部件市场多年,客户多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品牌,客户需求旺盛。公司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节奏,积极开拓市场,本次投资将与公司主营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全资子公司设立后,将充分借助地理位置及场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更好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推进新能源发展战略。”

“合肥板块”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常熟汽饰称:“成立新公司,是为了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优化公司的产业基地布局,更好地就近服务客户,同时进一步在汽车智能座舱等智能化产品领域扩大业务板块,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2021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5.2万辆,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全国第四位,同比增长140%。合肥市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省内企业汽车生产规模超过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40%,要形成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

鉴于合肥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多家产业链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在合肥投资、扩产的相关信息。8月11日,上声电子公告称,拟发行5.2亿元可转债,在合肥设立子公司,加码汽车音响系统领域。8月18日,拓普集团公告称,拟25亿元在合肥经济圈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投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9月14日,新泉股份公告称,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1.6亿元,在合肥打造汽车饰件智能制造基地。

张孝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符合合肥市招商引资政策和发展规划。合肥市正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列,大众合肥生产工厂、比亚迪合肥生产工厂相继落户,加上原有的江淮蔚来、江淮汽车、安徽奇瑞等整车厂,合肥的地理优势不断凸显,吸引很多产业链公司在此投资和布局,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智能座舱推动行业升级扩容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汽车产品智能化进程也不断提速。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一环,全球市场规模也呈上升趋势。

根据ICVTank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61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市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030亿元。目前中国市场智能座舱配置水平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8.8%,预计2025年可超过75%,高于全球市场装配率水平。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汽车智能座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技术,涉及电子、软件、显示等各类先进功能的集成,目前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量的大幅提高,以及智能汽车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对汽车智能座舱的要求和需求都会快速增加,市场容量快速扩大。”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行业前景的向好,引得多家上市公司抢滩智能座舱业务。8月20日,华阳集团公告称,拟定增募资20亿元,加码智能座舱业务。6月29日,京东方A披露的一份机构调研显示,公司及其子公司已与部分车企在智能座舱显示领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是6月份,东箭科技公告称,公司智能座舱业务的定点项目已入驻10家以上新势力车企和10家以上传统车企。华安鑫创也披露公告称,公司为近300个车型的智能座舱提供了屏幕定制和软件系统开发服务,涉及车企包括吉利、长城、上汽、比亚迪、小鹏、一汽等。

华创证券分析师张程航认为:“智能座舱推动行业升级扩容。智能座舱不仅是凭空多出的一堆电子产品,而是要融入座舱硬件中,与之组合,实现合理、美观的智能交互与科技视觉。由此,在智能座舱变革中,传统内饰供应商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材料、工艺、设计进行更大力度的创新,来嵌入更好的座舱智能交互,升级科技视觉感官体验。”

“对于内饰件供应商而言,智能座舱业务是一场研发创新能力的角逐,只有研发及制造能力出众的优质供应商才更有可能创新出能够量产落地的智能座舱新功能,并不断迭代升级,提高附加值,在变革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张程航表示。(证券日报)

标签: 座舱显示 证券日报 ICVTank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