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第三方测评”:超半数以商养测 世界新动态

3月21日,中消协有关“第三方测评”的报告中,披露了部分测评博主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涉事视频多数已被下架,行业中存在的“以商养测”、虚假宣传以及缺乏测评标准等问题正在逐一浮出水面。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测评有需求,但在具体测评实施上缺乏相关制度保障,这让合规的第三方测评在经营上也遭遇困境,未来行业应强调知情和透明。

多名博主被点名

本想通过看测评避坑的消费者,却很有可能走进另一个“陷阱”。3月21日,中消协在《“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了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众多平台的十位测评博主。北京商报记者梳理案例发现,测评视频中主要存在缺乏测评标准、涉嫌虚假测评以及涉嫌为商业性广告三大类问题。


(资料图)

具体来看,账号名称为“小红花测评”的博主,在测评一款“喵小侠奶片”商品时,表示其他奶片含有植脂末和食用香精不能放心给孩子食用,但上述商品配料表简单干净。然而,奶片中的植脂末和食用香精并不能完全代表产品能否放心使用。以产品配料表的成分占比作为测评的依据不能有效证明产品的高质量。中消协指出,“小红花测评”的测评过程存在以偏概全、主观性较强、缺乏有效测评标准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据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2020年反不正当竞争十大典型案例显示,上述博主“小红花测评”就曾通过设置不合理的比较条件,得出对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利的检测结果,进而降低竞争对手商誉,最终因商业诋毁被罚10万元。

在涉嫌虚假测评方面,博主“婉婷xixi”在测评旁氏洗面奶时,口播“适合所有肤质”,存在使用绝对性词语进行夸大现象,在对该产品进行肤质关键词搜索后,一部分博主及消费者表示该洗面奶不适合敏感肌、干皮、痘痘肌使用;在涉嫌为商业性广告方面,博主“软爸测评”所发布的三条测评作品软广性质较强,测评方式为依靠自身使用进行主观评价,未对相关产品设置测评标准,且测评商品在视频作品中均挂有购物车跳转链接。

市场火热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测评结果发布推广后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大批“测评”平台和博主也应运而生。根据《报告》,截至2022年11月14日,主流互联网平台中带有“测评”标签的账号总量共有15117个。按测评账号粉丝量计,粉丝量大于1万的共有7308个,占比为48.3%。

“第三方测评”为何火热?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数字经济时代,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时尚,食品安全、消费安全越来越需要“第三方测评”,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的力量,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

“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矩阵、‘第三方测评’、消费者等形成一个共同治理的体系。其中‘第三方测评’更具有客观、公平的特点,受到社会重视,因此,近些年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洪涛说。

“第三方测评”的公共性特点也填补了官方测评资源的不足。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多有关商品的质量、使用感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比如哪个耳机音质更好、哪个品牌奶茶更好喝,商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官方的权威机构往往只会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的评测,消费者的需求无法满足,同时申请官方检测资质门槛较高,因此出现了大量对消费者有很大影响的“第三方测评”。

缺乏测评标准

“第三方测评”的结果客观上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客观公正科学的测评结果有助于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反之,则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客观、不公正以及不科学的结果还会损害经营者商业信誉,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虽然当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但是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第三方测评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第三方测评”对生产和消费造成严重干扰。

根据《报告》,中消协在对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个“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洪涛认为,如果测评行业没有标准,就可能出现随意性的测评,也可能出现其他具有主观任意性的行为,甚至由于测评结果的市场意义,导致虚假测评行为的出现,比如一些测评者可能会收钱为某些厂家进行宣传推广,从而毁坏“第三方测评”的信誉。

对此,中消协指出,应加强对平台内的测评账号建立作品审核、信用投诉、宣传带货管理以及账号粉丝管理等多重监管机制,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建立“健康账号管理体系”,为测评账号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管理指标。

监管有待完善

在中消协发布调查报告后,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各大平台的相关博主账号后发现,部分平台相关博主的涉事视频已不可见。对于各平台将如何处理“被点名”视频的问题,记者向相关平方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暂未回应。

实际上,“第三方测评”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更是有触犯法律红线的可能,行业的相关监管亟待完善。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如果经营者通过虚假测评方式进行宣传或在测评活动中故意抹黑其他产品,则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测评实为广告,但没有标明广告,内容中存在虚假宣传,则均属于违规行为”。

中消协《报告》显示,整个“第三方测评”市场处于发展前期阶段,准入门槛低,市场参与主体呈现零散特征,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比23.4%。

针对上述情况,中消协建议,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明确规定从事“第三方测评”的准入条件,设置基本准入门槛并制定合理的申请审批机制;夯实“第三方测评”主体责任,做到“谁测评、谁负责”,相关部门应组织市场主体形成行业组织,制定并发布相关职业规范,形成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消费投诉的“绿色通道”。

此外,消费者也需提高测评作品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如选择法人主体、粉丝量和点赞量高、评论区正向评价的测评账号。善用搜索引擎、同类比较的方法,浏览多个测评作品进行二次验证。留意测评方法,拒绝“只评不测”的主观推断。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 袁泽睿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