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聚焦中国竹乡的振兴探索:林下生“金”绘就致富路

中新网湖州8月8日电(胡丰盛 刘虹雨)“景溪村位于黄浦江源头,生态好,我们在保护竹林的基础上挖掘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在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大伟告诉记者。


(资料图片)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浙江省安吉县享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美誉,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近年来,安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共富”路。

走在景溪村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两侧竹海延绵,村民傍水而居,中间流淌千年的景溪潺潺而去,溪涧雾气氤氲,漂流、划船、冲浪池、螺旋滑梯、快乐水屋、沙滩排球……游客们在溪间嬉戏玩耍。

游客在景溪村享受夜生活。  中新社发 黄大伟 摄

安吉县景溪村,位于天目山北麓,紧邻浙北大峡谷,依托丰富的天然资源,这里村庄农家乐旅游已成气候,景溪两岸农家乐、民宿成片毗邻,来自沪苏杭的游客络绎不绝,晚上还有美食夜市。在“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发展思路下,景溪村将竹林保护与旅游业开发相结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景溪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9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213万元,有农家乐和民宿近60家,带动村里100多人,农家乐、民宿户均收入超过50余万元。

将绿景变“钱景”,景溪村可谓是颇有“心得体会”。

黄大伟告诉记者,景溪村村域总体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达10.7平方公里,而其中的80%都是毛竹林。早些年前,在竹材销售价格持续下滑、采伐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村民经营竹山无利可图,不仅70%的毛竹林出现抛荒现象,村民也面临家门口就业难的困境。

“利用好生态优势,我们开始追求更加高品质的业态,摒弃城市里大家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提高乡村村民生活品质,让来这里的人流连忘返。”黄大伟说,近些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村庄不仅科学经营林地、发展起生态旅游业,还成立了景溪福林毛竹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打造林下生“金”的生态农业模式。

林下菌菇种植。 中新社发 黄大伟 摄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景溪村1.2万多亩的竹林资源,建设林下自然研学基地,让村庄更有活力。”黄大伟介绍,2018年,在政府支持下,景溪村成立福林毛竹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菌菇、笋竹、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达一千余亩,并吸引游客参与挖笋、菌菇采摘、野果采摘等森林旅游体验活动,合作社成立至今的四年时间,为村民带来了每年每户近万元的分红。

拥有80多万亩的浙江安吉竹文化底蕴深厚,发源于这里的梯田式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已经有1100多年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安吉州志》就有关于毛竹栽培的记载。

改革开放以来,安吉先后建成中国竹子博览园,创办全国首个毛竹科技示范园、首家竹乐器生产企业,孕育中国最早的竹材现代加工产业。

黄大伟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发 许昭琳 摄

“我们把竹产业作为安吉最重要的富民产业,不断探索竹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推出了竹林碳汇、以竹代塑等系列举措。”安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吉的竹产业总产值近200亿元,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近10%的竹业总产值。

借绿生金,景美民富。眼下,安吉县正将高品质的“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富”,助推乡村振兴。(完)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