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不搞“大水漫灌” 中国强基建下细功夫

(经济观察)不搞“大水漫灌” 中国强基建下细功夫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王恩博)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此次会议一系列部署折射出中国将围绕强基建下细功夫。

面对内外复杂形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政策发力重点。基础设施是促投资的关键抓手,亦被看作稳增长重要支撑。

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办主任唐斯斯表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被视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构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国家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在此背景下,开年以来中国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8.5%的同比增速比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且呈逐月上升态势。

但重视基建的稳增长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长远布局。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此次中央财经委会议重申“适度超前”,要求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分析称,“适度超前”就是要兼顾短期稳定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防止出现大规模政府债务膨胀;与此同时,精准有效扩大投资,围绕重大国家战略作出前瞻性安排,围绕短板领域作出针对性安排,围绕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作出适应性安排。

翻开今年初中国各地发布的重大项目清单,新基建、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园区配套设施和重大民生基础设施等仍是投资重点,新老基建重大工程项目数量占比普遍超过50%。其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项目,传统基建主要以交通、重大民生项目为主。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从此次中央财经委会议聚焦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亦可以看出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和锻长板、增后劲相结合的精细安排。

这意味着,中国并不打算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布局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项目。

刘立峰表示,通过相关设施和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影响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同步实施,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保障上亦要做到精准有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及,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一年逾50万亿元人民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政府投资数量十分有限,社会投资才是“主力军”。

唐斯斯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吸引并撬动民间投资参与,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不断拓展投资空间,努力保持投资持续平稳增长,如探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督促回收资金加快用于新项目建设。

对此,国家发改委近日已明确,将坚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积极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充分发挥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作用,加强项目融资保障。(完)

标签: 社会投资 大水漫灌

精彩推送